查看原文
其他

看不惯,离不开?校长爷爷为隔代养育支招


最近我们出差,才把娃放在爷爷奶奶家一周,坏毛病又被惯出来了

是啊,平板不离手,饭也不好好吃,想要啥子都立刻就得买......



爷爷奶奶带娃是辛苦,但是可以改一下教育观念不,追到喂饭、一哭闹就给手机、事事都包办代劳,娃儿越来越任性,咋办嘛

你说咋个弄?老人贴钱帮我们带娃,未必我们还好说啥?






成成妈当然知道

有一种幸福叫: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

祖辈是父母在育儿中不可或缺的力量

老人能帮忙,既省心也省钱,何乐而不为?

然而,隔代育儿并非想象中美好

观念冲突和生活矛盾不可避免

各有各的委屈,各有各的辛苦


怎样处理隔代养育家庭中的关系?

如何让隔代养育真正为孩子成长助力?

如何实现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的共赢?

成成妈求助到具备双重身份的李俊校长

他既是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校长

也是一位有孙儿的爷爷

来听听他如何为两代人支招


👩‍🏫本期嘉宾:

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校长李俊







@长辈们

要舍得对孩子说“不”


说实话,我是当了爷爷后,才体会到和当父母时完全不一样的心态。“隔代亲”的心理让我天然的就对孙儿更加疼爱,想要竭尽所能满足他的需求。然而,孩子变成“小霸王”,其实是父母及长辈们长期宠溺、一味让步、不断满足需求而导致的。那么,身为老人的我们,可以做点什么,来避免“隔代亲”带来的伤害?



1

要舍得对孩子说“不”

不要放纵溺爱

许多长辈不忍心看到孩子受委屈,过分的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,还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,胆小娇气,弱不禁风。对于孩子的任性,长辈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,不能一味地妥协、纵容和袒护。


2

别入了“经验主义”的误区

老人有时候固守一些传统的育儿理念,是因为他们经历过,用“经验谈”来确保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。然而时代在进步,一些“经验”是宝藏,一些“经验”是糟粕,老人们需要灵活变通,与时俱进,更新育儿理念。


2

强化过程赞美

弱化奖品的吸引力

长辈们很爱用物质去奖励孩子,也总会觉得自家孩子是最好最优秀的,殊不知这样做会让孩子学会讨价还价,觉得“我天下第一”。一旦条件不满足,就不愿意去做。长辈们应该重视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,弱化结果及奖品对孩子的吸引力。



@年轻父母们

要打开家庭“红绿灯”


老人帮忙带娃,会提心吊胆,会担心自己不能胜任,因此他们会用“零风险”的方式来带孩子。父辈应该理解祖辈的这些做法,同时应该积极进行沟通,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,在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之处并加以改正。


1

肯定老人的付出

长辈们不辞劳苦来帮忙带娃,年轻父母们要心存感激,也要体谅他们因为跟不上时代而显得有些落伍的育儿理念。一定要知道,长辈帮带孩子是情分,不带是本分。


2

多关心老人

老人同孩子一样,他们付出那么多,也希望能得到家人的认可,获得子女的关心和重视。老人很容易悲观地去思考问题,所以在沟通时,一定要顾及老人的面子。


3

统一教育思想和家庭规则

在家庭教育大原则方面,全家人要保持一致。家长还要给老人做表率,潜移默化地影响老人改变过去的旧习惯。


4

不串岗、不越权、重协作

在隔代教育中,父母和老一辈都要“拎得清”,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分工。父母一定要明确: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,长辈的帮助只是辅助,不管多么忙,都不能把对孩子的教育权、抚养权完全交给老人,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。


5

少点指责,多点指导

不要一味指责老人做得不对,而应该把示范放在首位。可以把自己的教育方式做给老人看,或是分享实际的案例,让沟通变得更立体,让祖辈看到孩子的变化,给他们时间来适应和学习,如果确实有效果,老人自然愿意跟着做。




在养育孩子中

没有绝对的对与错

无论父母们和老一辈们

在育儿方面存在什么分歧

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一样的

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


所以当育儿观点不一致的时候

不妨冷静下来正确面对

多学习、多沟通、多体谅

让隔代教育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和效果




🔔 成教君互动

你家也是老人帮着带娃吗?

你是如何看待隔代育儿的?

遇到矛盾时,你是如何处理的?

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



信息来源,请认准官方渠道

成都市教育局官方微信【成都教育发布】

编辑|佳佳   校对|木子、石头

推荐阅读

注意,阻止每天喊妈300遍的方法来了

娃儿干啥都只有“三分钟热度”,咋个破?

新华社关注|有一种幸福叫成都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看不惯,离不开?校长爷爷为隔代养育支招
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